well-plus
不被打垮的心/淺談受用一生的心理韌性

2024/04/08

17 則評論

2024/04/08

分享至

生活中,我們會面臨到各式各項的壓力,例如工作上的不順遂,或是各種關係中的衝突,再嚴重些,有的人可能會需要面對失業、親友逝去這類的重大衝擊,而在面對這些挑戰時所具備的心理適應能力,就是「心理韌性Resilience」。再換個容易理解的譬喻;我們都知道提升肌肉力量,可以避免跌倒,或是減輕跌倒造成的傷害,那麼若將心理韌性視為心的力量,韌性越強,則面對壓力與衝擊時,能更有效的適應及應對,帶我們挺過重重難關。
 
關於「韌性 Resilience」的幾件事

  1. 韌性是多面向的:一個人可能在某些面向很有韌性,但其他面向則不一定,例如一位恐怖車禍倖存者在照料自己的精神與身體健康時很有韌性,但在工作及維持人際關係方面,卻顯得很沒有韌性。
  2. 韌性是動態的:一位童年受到性侵的倖存者可能在二十多歲時很有韌性,但到了開始扶養孩子、面對離婚壓力時,也可能會變得比較沒有韌性。
  3. 韌性與基因有關:韌性是面對壓力的心理能力,基因和心理學等許多不同層面有關,例如大腦壓力反應裝置(HPA軸)、交感神經系統與血清素這些高度複雜又彼此交織的系統,仰賴基因來表現它們的活動程度。
  4. 韌性是會被損害的:童年的影響、過度保護、嚴重壓力創傷都會損害韌性。中等程度的壓力、重複暴露有助增強韌性基礎;童年有受到良好支持,對於終生都會有保護效果。
  5. 韌性是積極正向的:有心理韌性的人,會運用心智敏銳度或認知靈活度來解決問題,接受並處理體驗;也可以透過參與靈修與宗教修行,得到人生使命;或從「運動」中汲取益處,帶來大腦滋養物質釋放,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會紓解壓力,提振心情,並改善記憶與學習。

 
增加心理韌性並非是要將自己武裝起來,假裝自己百毒不侵。事實上,要提升自我韌性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「接受改變是人生的一部分」,以及覺察自己的情緒與需求、照顧自己,而想要達到這樣的狀態是有一些方法的,其中一個就是「正念」。


正念的英文是Mindfulness,意思是全心全意感受當下所發生的一切,不去加以評判,只是觀察、接納,並有意識的覺察,學習讓正念融入自我的生活型態,每天規律透過冥想,每次五分鐘就好,讓呼吸的節奏會自然地慢下來,使身體進入更放鬆和平衡的狀態,留心自己的需求和情感,才能感受當下的自己,尋找正向觀點,思考可以執行的具體行動,漸漸地提升自我心理韌性,會成為一生中都受用的能量。

 

參考資料:

  • 本文出自蘇冠賓教授於2022/5/11發表之《練習正念,打造一生受用的心理韌性》,https://cobolsu.blogspot.com/2022/05/blog-post.html?m=0&fbclid=IwAR2GZKOIsEDngHALS_vudYr8w4ssloylYoOQvo2n6zbDVsCEML6q_LSuB2M
  • 《測驗:你的韌性有多強?》,天下雜誌 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071933